特朗普终于按捺不住,显然准备采取更为强硬的行动。
《华盛顿邮报》近日爆料称,特朗普已批准了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计划,并且正在考虑动用“超级炸弹”GBU-57——一种足以摧毁深埋80米岩层下核设施的重型钻地弹。
与此同时,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已进入第七天,局势已经从初期的胶着态势转为更为复杂的局面。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几乎逼近临界状态,伊朗的反击火力持续加强。美国虽然频繁调动军力,却迟迟未派遣地面部队介入。这一局面若继续恶化,整个中东地区可能很快陷入更大规模的冲突。
第一个做出军事反应的是以色列。
展开剩余81%2025年6月中旬,以色列空军对伊朗境内的多个军事与核设施进行了突袭,正式拉开了新一轮“伊以冲突”的序幕。在这一轮空袭中,伊朗的防空系统未能及时作出有效反应,导致初期损失惨重。数个导弹基地一夜之间被摧毁,同时,部分核设施也遭到破坏。然而,伊朗并没有就此屈服,仅仅过了48小时,其远程导弹部队便恢复了作战能力,开始反击。大量中程导弹突破了以色列防空网,精准打击了特拉维夫周围的军事设施,甚至迫近了民用区域。此时,战场的主动权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伊朗的战略目标愈加明确——拖住以色列,迫使美国做出立场表态。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防空系统也渐渐感到了压力。事实证明,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根据战前的部署,以色列的防空弹药在高强度作战下只能维持一周。超过这一期限,就必须依赖美欧的补给。而伊朗显然并未按常规出牌,其导弹发射密度不断上升,成功突防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开始出现疲态,部分高价值目标屡次被击中,拦截效果不再理想。对此,有以色列的军事分析师直言:“再这样下去,靠我们自己撑不住。”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华盛顿,引起了美国政府的紧急响应。
《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已经在战情室听取了关于对伊朗采取军事打击的详细方案,并已原则上批准了这一计划。令外界关注的是,特朗普特别关心的并非常规武器,而是GBU-57这种重量级的超级炸弹。这种炸弹拥有巨大的威力,可以摧毁深埋地下的核设施,目标锁定在伊朗的福尔多核基地。然而,计划公布后,五角大楼并没有立即批准,而是仅仅回应了四个字:“技术可行”。尽管超级炸弹威力无比惊人,但使用的门槛非常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外交灾难。如果误伤民用区域,国际社会的反应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美军开始了大规模的调动。航母打击群已经从南海驶向阿拉伯海,空军战斗机也已从美国本土起飞,伴随其后的是加油机队伍直奔中东。此外,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等基地也都进入了战备状态。然而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地面部队并未随之出动,陆军和两栖作战力量依旧按兵不动。这显然不是疏忽,而是美国军方的一项深思熟虑的策略。美方显然知道,地面战意味着长期的介入,而特朗普所希望的则是一次“快打快撤”的行动——动用空军力量精准打击,完成任务后迅速撤离。这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的“推土机式推进”有所不同,特朗普显然更倾向于“钳子夹一下”的快速打击模式。
以色列突袭后的前两天,恰恰是美军最佳的出手时机。但特朗普并没有下达命令。相反,伊朗抓住了这个短暂的空档期,迅速恢复了指挥系统和导弹发射阵地,并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导弹的精准度,增加了打击的频率,给以色列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伊朗并没有关闭外交大门,一边继续军事打击,一边通过卡塔尔、阿曼等中立国与联合国进行低调的外交接触。这种“软硬结合”的策略,使得美以两国的行动愈加被动。
此时,如果美国出手,恐怕很难再掌握局势的主动权。这场战争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军事较量,成为特朗普政治布局的一部分。
对于特朗普而言,伊朗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外交难题,更是他重返总统舞台的关键。在他的第一任期中,退出伊核协议、实施强硬制裁并强化与以色列的军事同盟,已经成为了他的外交标签。如今,以色列率先采取军事行动,特朗普自然希望借此机会通过批准军事打击计划,尤其是通过使用“超级炸弹”的方式,向外界展示自己作为强硬总统的形象。此外,媒体的宣传也成为他构建政治形象的有力工具,每一步都在为他即将到来的选战铺路。
虽然特朗普已经批准了军事行动,但这一步最终的决策依然悬而未决。究竟是选票换来的命令,还是战火中的最后一道指令?这一切,依然没有定论。
毕竟,伊朗与伊拉克并不相同,而2025年的局势也远比2003年复杂。超级炸弹并不等于胜利,空袭也无法等同于和平。战争从来就不是演讲。
发布于:天津市仁信配资-配资排排网-配资网站-配资门户网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