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资深学习力指导师、叙事疗法治疗师李阳
孩子信息:姝姝,14岁,女孩
基本情况:姝姝初中时忽然生出厌学情绪,请了很久的假,在家状态一直很差,多次自残、自杀,仇视父母和哥哥。
近期改变:经专家指导,姝姝和母亲的关系缓和了很多,现在已顺利返回学校,状态很好。
讲述专家:李阳△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是我接手之后就觉得很窒息的家庭,这个家庭的妈妈控制欲非常的强,可以说在我接手的所有家庭中排名前五。
一、14岁女孩被“控制”的人生这个妈妈曾经在自己儿子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偷偷改了他志愿,导致大儿子进入大学后又退了学复读了一年。
展开剩余86%因为这件事,大儿子至今(今年大三)还在记恨妈妈。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她这次在我们这里报名并不是为了儿子,而是为了自己14岁的女儿。
母亲的控制欲并没有因为儿子的记恨而有所收敛,反而更严重了,她的控制欲转移到了女儿身上。
01 被比较的人生虽然儿子记恨自己,但母亲内心对儿子是很满意的,因为儿子学习很好,她也会经常拿儿子和女儿做比较,每天都会催促女儿“快点去学习,不要一直玩,不要一直聊天”。
02 缺位的关爱在姝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位也是非常严重的,姝姝上小学时,曾有三年是住在亲戚家的,只有周末才能回自己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是严重缺失的,她经常因为害怕,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哭,但那时候哥哥刚好快要高考,妹妹哭哥哥就很烦,因此不止一次动手打妹妹,所以姝姝一直是害怕哥哥的。
在情感缺失、冷漠疏离的环境下,姝姝一直没能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更没有感受到尊重和爱。
03 被老师通报批评后来因为姝姝把手机带到了学校,刚好被老师发现,老师就对孩子进行了全校通报批评。
从那之后,姝姝就开始请假不去学校了,在家的时间,姝姝一直黑白颠倒玩游戏,异常暴躁,并且出现了自残、自伤的现象,甚至经常把跳楼挂在嘴边。
二、深入了解,对症下药在我详细了解了情况后,我第一时间通过隐形介入和孩子建立了联系。
我关注了孩子的社交平台,发现她是一个非常乐观、喜欢美食的小姑娘。
但渐渐我发现,这个孩子身上有很典型且很强烈的讨好型人格,她会花很多钱去请客,请同学看电影、吃饭、各种玩,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友情。
所以她会不停和妈妈要钱,我看了孩子和妈妈的聊天记录,基本就是“转XXX钱,快,马上”,一旦妈妈没能及时给到,或者多问两句,孩子就会自残,把胳膊划伤拍照给妈妈,同时还会对妈妈破口大骂。
其实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叛逆行为其实是对母亲不满的反抗。
所以我对孩子妈妈做了以下几点要求:
1 乖乖听话首先我要求孩子妈妈全身心信任我,并且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2 三思后行第二点是要求孩子妈妈不要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发信息。
因为我看了很多他们母女的聊天记录,妈妈做的要求孩子基本上是完全不听的,所以这些无效信息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3 积极生活第三点,我要求孩子妈妈凡事向积极的一面去思考,不要因为一些未发生的事而焦虑。
因为在我和孩子妈妈沟通的时候,我发现她其实很不容易,她是个女强人,孩子妈妈小时候也是被自己的父亲强制管教的,所以她一直很想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下,她一直非常焦虑,包括在养育孩子这方面,所以我要求她放平心态,凡事向积极的一面看。
4 赞美孩子第四点,我要求孩子妈妈去学会赞美孩子,并且在赞美之后一定不要加额外的要求或不足。
其实这是很多家长都会犯的一个错误。
我举个例子,我之前的一位家长在和自己孩子发信息时,记住了我说的要去赞美孩子,他说“妹妹你很棒,你非常优秀,我看到你努力了,但是赞美后面他会立马跟着‘但你的暑期作业好像还没有做’,或者‘你的辅导班怎么怎么样了’”。
他会立马在后面加一些要求或缺点,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赞美就已经不再是赞美了。
三、深入疗愈与转变在疗愈的两个月里,我一直在引导孩子妈妈去做调整,因为她真的太喜欢讲道理了。
另外她还特别执着于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沟通时常常答非所问。
比如我跟她谈问题A,她不会直接回应,而是会自顾自地说起BCD,让人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这种交流方式特别让人崩溃。
作为专业老师,我能接住这位妈妈的情绪,但也能深切体会到孩子在这种模式下的无奈与崩溃。
我一直跟接受我指导的家庭强调,通过沟通,双方都要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在这里我也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反思一下,是不是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为了了解孩子不愿和妈妈沟通的原因,我通过半隐形介入的身份给妹妹做了一份问卷,列出了六个选项:
1.你觉着家长听不进去;
2.你会觉着我说了以后作为妈妈会反过来指责你;
3.答非所问;
4.只关注你的学习;
5.很唠叨;
6.家长给我的感觉是很冷漠的。
结果孩子全选了,这充分说明孩子在这段亲子关系中承受了太多。
我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孩子妈妈,反复跟她强调,不要只用脑子思考,要静下心来,用心去觉察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既对孩子妈妈有批评,也有鼓励,始终在通过隐形介入和孩子共情,同时以半正面的身份给予孩子鼓励、理解和开导。
一直疗愈到学校即将开学,妈妈又来找我,说“我想把孩子的手机收起来”
我多次跟她说“先别制造孩子回学校的障碍,要看到孩子这个假期的付出,哪怕作业没全部完成,但只要做了,就值得鼓励。”
可妈妈还是担心孩子中午不睡觉,坚持要收手机。
我们为此争论了半个小时,最后我假装生气地说:“你要么听我的,要么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好在这次妈妈忍住了。
9月1号,孩子顺利复学,这几天情绪也很不错。
我希望通过这个家庭的实例,各位家长能明白:关爱不是控制,一味的要求并没有任何效果。
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自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这些偏差的思想或行为?
倍赋力家庭教育拥有专业的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心理辅导专家、学习动力提升专家,每位老师均持证上岗,更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心理学大拿、教授共同指导。已经为53000+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化、定制化的咨询服务,并拥有成熟、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我们会针对您孩子的具体问题策划一套完整的“一对一”解决方案,从头到尾一步步深入分析,极具针对性地为您提供解决办法,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尽快帮您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取得进步、健康成长!
如果您也面临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倍赋力家庭教育的每一位专家导师,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孩子!
倍赋力家庭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于:山东省仁信配资-配资排排网-配资网站-配资门户网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