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和真心爸妈一起读书》系列直播课的第42讲《论人的成长》的提纲。这个直播课隔周周五晚上八点半直播开讲,单期购买9.9元,第一季50期优惠价199元(11月价格将变成299元)。课程适合0-18岁孩子父母,扫码找到课程可以试听《学习的本质》。看之前41期提纲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卡尔·罗杰斯
Carl R.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创立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他提出了“个人中心取向”“无条件积极关注”“会心团体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技术,这些理论的魅力至今不减。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罗杰斯的风格
“观点的深度和思想的强度让在场听众为之震惊。”(《推荐序》,埃伦·万斯特案例)‘罗杰斯用一系列挑战摇醒了他们。“(《推荐序》,70岁时在美国心理学大会上发表荣誉演讲)“坚强的战士,他参与了许多战斗”。 (《推荐序》p003)第三章《四十六年以来》“两场斗争”:与精神病学的斗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斗争。特别关注教育,在学习和教育领域有重要著作。对世界有广泛深切的关注,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更多内容,参看本书自序、第二、三、四章“自传三部曲”。
展开剩余89%关于这本书
1980年出版,罗杰斯晚年对个人成长和专业观点的总结。《第一部分 个人体验和观点》:人际关系中的经历、成长的体验、人生观起源、对自己职业的观点。《第二部分 关于个人中心取向》——专业观点,“我不再局限于讨论心理疗法,我讨论的是一种观点、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这种方式使用与任何将成长作为目标的情境。”《第三部分 教育过程及其未来》(可以和《自由学习》对照阅读)。《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一个自我中心的剧本》。
我们为什么需要读这本书?
家庭教育应有的底层逻辑:人本
把孩子当人;真诚;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
理解罗杰斯的入门之作
罗杰斯对个人思想的简要总结,包含三篇自传性文章:第二章《人际关系及其成长的哲学》——态度和方法的变化;第三章《四十六年以来》——学术生涯总结;第四章《变老还是变成熟》——晚年生活体验和思考。对“个人中心取向”的全面解说。一个阅读方法:想了解一位大师,从哪里看起?从容易读,且比较全面地涵盖主要思想的书看起;演讲集、文集、自传、传记。
这本书怎么读?
这本书的特点
表达简练、优美、易懂;译文流畅;案例丰富。
建议的读法
先读《推荐序》、《自序》,了解大致内容和基本观点。推荐必读:第一章《关于沟通的经验》,必读;第七章《共情:一种饱受争议的方式》;第八章《埃伦:万斯特:孤独》;第十章《六篇短文》。关于教育的部分,对照《自由学习》。推荐阅读:第二、三、四章 “自传三部曲”。关于个人中心团体咨询师工作方式、展望未来的部分根据个人兴趣选读。观点部分对照案例加深理解。
核心观点解读1,关于沟通的经验:倾听、真诚、接受和重视他人
“我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使用的双向交流法,让我感觉开心、温暖和满足。”
《第一章 关于沟通的经验》
倾听
深度倾听——带有体贴、同情和关怀的倾听,“我听到的是思想、想法和情感基调,我能听到话语中带着个人特色的意义,甚至这些意义是说话者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很多时候,话语的表面意义并不重要,我可以听到哪些隐藏的、来自个人深处的内心诉求。倾听四层面:倾听他人;被他人倾听;厌恶自己没有真正地倾听,“当我不能倾听他人,不能理解他人的时候……”(P009);没有被倾听令人绝望自闭,“当我努力讲最深层的自己……”(p009)。“当我倾听别人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内在成长了;当我被人倾听的时候,我又非常确信自己成长了、放松了,也更加强壮了。”
真诚(一致性)
当我觉得真实,当我能靠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的时候,我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当我能够与他人互相传达真实性时,我会有一种满足感。如果我遇到了他人的真诚,我会觉得非常美好。当我意识到,我可能太过恐惧、太过害怕而没有让我更加贴近自己的体验,从而没有那么真诚和一致的时候,我会感到失望。我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情感,然后以扭曲的、带有攻击性的或者伤人的方式爆发后,我会感到很后悔。当我有勇气允许他人表现真实的自己,或者与我不同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当我发现我自己微妙地以自己的影像控制或者塑造他人的时候,我会感到生气。当我允许自己表达真实的自己,让他人明白,或者允许他人真实的表达时,我感到很满意。当触及真相,或者允许自己感受到有人关心我、羡慕我或者鼓励我时,我就能够让自己感到温暖和满足。当我真心赞扬或者关心他人,以及我感受到这种情感已经传递到那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会有一种富足感。……接受或者给予温暖、正向的情感都不会有危险。我之前对给予和接受爱的恐惧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我喜爱别人的能力增强了。……当我欣赏日落的时候,我不会说:“右下角的橘黄色再柔和一点,在云彩中再加点粉色。”我没有这么做,我没有尝试控制日落,我充满敬畏地看着日落。当我能像欣赏日落那样欣赏我的同事、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的孙辈们,我的自我感觉最好。我相信这是某种优秀的特质,也是最令我满意的特质。
接受和重视他人
当我没有受到重视和表扬的时候,我不仅感觉到被贬低了,而且我的情绪也影响了我的行为。当我被人重视时,我就变得有魅力和开放,我就是个有趣的人。在一个充满敌意和不被赏识的小组中,我就什么都不行。重视和喜爱某人或者被某人重视和喜爱是一种能促进成长的经历。一个人被充满欣赏地喜爱,而不是占有式地喜爱,就会绽放和发展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而给予非占有式爱的人,也会更加充实。
核心观点解读2,如何理解“共情”
《第七章 共情:一种饱受争议的存在形式》“它是一种与他人共处的特殊方式,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与评估它。”
对“共情”的争议
“几年之后,整个方法(非指导性治疗)被看成一种技术”“非指导性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反映来访者感受的技术”更糟糕的讽刺是,“在非指导性治疗种,你只要重复来访者话语种的最后几个单词。”
罗杰斯的早期定义(p119)
共情或共情状态,是指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失去“好像”的状态。因此,这意味着你就像他感受的那样去感受他的痛苦或快乐,并像他觉察的那样去觉察其中的原因,但是永远认识到:“好像”我是痛苦或快乐的,等等。如果失去“好像”的特赠,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
罗杰斯的新定义(p121)
我不再把它定义为一种“共情的状态”,因为我认为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与他人共情的方式涉及几个方面:进入他人私密的感知世界,并感到无拘无束;对他人心中变化的感知意义保持敏感,对他人正在体验的恐惧、愤怒、脆弱、困惑等保持敏感;暂时进入他人的生活,在其中游移而不做任何评价;感受他人很少觉察的感受,但不要揭开他完全不曾觉察的感受——因为这太有胁迫性;当你用单行的新视角去审视他所害怕的事件时,你与他交流你对其世界的感受;经常与他人核实你对他的感受,并从中回应中得到引导;通过指出他人的体验可能具有的意义,你帮助他关注这一有效的参照物、更充分地体验这些意义,在体验的过程中继续前进。
共情的作用
心理治疗中三个积极影响:消除疏离感;接收者认为自己得到重视与关心,觉得治疗师接纳本来的自己;客观的特质,最佳的共情表达方式是接纳的与客观的同情。共情提供了更多的了解自我的氛围,可以应用于教室。
罗杰斯的提醒(137)
共情不是成长关系中的唯一要素。三个重要的促进成长的态度要素:在日常的生活互动中——伴侣、师生、上下级、同事朋友之间,一致性(真诚)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让他人知道在情绪上“你在何地”,真诚表达个人积极或消极感受;某些特定情形下,关心或者赞扬是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父母与婴儿、医生和病人;在有些情况下,共情的存在形式是我最先考虑的事情:当个体感到痛苦、困惑、混乱、焦虑、冷漠、惊恐,或者当他怀疑自我价值、身份认同混乱时……“在这种情形下,深度理解时是给予他人最珍贵的礼物”。
作为读者,我们需要留意
罗杰斯所讲的共情,仍然主要针对心理治疗师而言;父母不能盲目、僵硬地使用治疗师或者咨询师的方法;目前的情况是,一些父母“过度共情”,用自己的感受,扼杀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是严重的越界;当你觉得在“使用”共情的方法,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理解和同情孩子时,一定不要用它;父母和孩子相处中有智慧的临场反应,可以参看咱们课程中读过的另外一本书《教学机智》。
核心观点解读3,把人当人
埃论·万斯特的治疗过程,《第八章 埃伦·万斯特:孤独》
背景
心理治疗史上的著名案例。1958年罗杰斯参与美国心理治疗师学会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三位精神病学家、两位心理学家(罗杰斯是其中之一)、一位人类学家、一位社会历史学家发言,讨论持续一整天,讨论会的成果至今并未完全公布。
“似乎没有把她当成一个人”
“对于在埃伦的治疗中所犯的许多严重‘失误’,我越来越愤怒。我认为父母、医师、精神科医生以及两位分析师的做法根本无法帮助埃伦,只能加重他的心理问题。”“其治疗中最大的错误是所有医生似乎都没有把她当成一个人——值得尊重的人、能够自主选择的人,其内心体验是可利用与信任的珍贵资源的人。”“医生们对她的病症类型争执不休:她是躁郁症患者,是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还是抑郁症患者;她能否被治愈。最终得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她是有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难以被治愈。”
“我拼命呼喊,但是他们听不见”
埃伦的话。“谁都不把她当成一个听他说话。”“她的父母、两位分析师、各位医生都未给她足够的尊重,倾听她的心声。”“他们不把她看成一个能应对生活的人、自身体验可信的人、内心感受值得接纳的人。这样,她还如何能倾听自我的感受、尊重自身的体验呢?
“如果你有那种感受,我就不爱你了”
“在婴儿时期,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体验中,而且我们信任他。”“他(婴儿)是一个信任自我的机体。”“有时父母或他人对他说:‘如果你有那种感受,我就不爱你了’。这样他体验到的是他应有的感受,而不是他真正的感受。”“在埃伦的个案中,这一过程发展到了极致。在生活中许多重要的时刻,她使自己感到自己的体验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应有的感受与此截然不同。”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读到的
把孩子当人;深度倾听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体验。许多父母所作所为,与此截然相反:孩子是孩子,孩子不是人;你听我的,我不听你的;你的感受不重要,我的要求才重要。
核心观点解读4,对教育和学习的观点
《第十二章 学习能够涵盖观点和感受吗?》《第十三章 超越分水岭:现在在哪里》
犀利的评价(p238)
“如果我们在一个学年的头五天测量教师的态度——被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的态度——我们就可以预测哪个教室里装着学生,哪个教室里装着囚犯。”“根据人们持有和感知这些态度的程度,我们可以预测,哪个教室里是完整的人在进行学习,并且积极投入,兴致高昂。我们也可以预测,哪些教室里的学生将是消极的、坐立不安或桀骜不驯的,而绝大多数生搬硬套的学习将发生在这些教室里。”
热情的展望(p239)
“在课堂上,个人化和人性化是有回报的。友爱的气氛不仅能让所有相关的人感到更加愉快,它也会更多地——更显著地促进学习。”“当真诚的态度、对个体的尊重、对学生个人世界的理解都具备时,激动人心的事情就会发生。回报不只是分数和阅读成就等,还包括更加难以捉摸的东西,如更加自信、创造力增长、更喜爱他人。总而言之,这样的课堂会导向积极的、统一的、完整的人的学习。”
教育的传统模式(p253-254)
教师拥有知识,学生是预期的接收者。讲课或一些口头教学的方式是让接收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拥有权力,学生是服从者。在课堂上,“确保在第一天控制住你的学生“ 。信任处于最低水平。通过将对象(学生)置于间歇性或持续性的恐惧状态来控制他们。没有完整的人的位置。
个人中心学习的核心基本原则(p257-258)
前提:相信其他人有为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促进者与其他人——学生,可能还包括家长或团体成员——分担学习过程的责任。促进者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个人的或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计划。提供促进学习的环境。对学习核心的关注主要在于促进学习的持续过程。达到学生目标所需要的纪律是一种自律,被学习者作为他们的个人责任来看待和接受。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重要性的评价主要由学习者自己进行,尽管自我评价可能被团体中其他成员和促进者的爱心反馈影响和丰富。相比传统课堂中所要求的学习,在这种促进成长的环境中,学习往往更深入,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并且在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中更普遍。
把孩子当人
以上是第42讲的提纲,完整的视频有2个多小时,欢迎之后观看。类似《论人的成长》这样的书,咱们一起共读50本。目前特惠价仅需199元,11月价格将变成299元。
真心爸妈(徐智明 / 高志宏)
孩子向前,父母退后
著有《育儿基本1、2》、《阅读手册(上、下)》。以“让孩子自主、与孩子合作、让孩子满足”三理念打造家庭教育底层逻辑;以“全学科自主阅读”成就孩子学习力。北大本科,中传硕博,两孩父母,现居北京。
发布于:北京市仁信配资-配资排排网-配资网站-配资门户网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